金石缘——泰祥洲作品展将在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举行

0

2025年3月7日,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将举办泰祥洲个展“金石缘” (Affirmation of Stone and Metal),展览将围绕青铜器与玉器这一主题展开,以泰祥洲的水墨绘画作品呈现其对古代器物的深度研究和艺术表达。

本次展览由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普瑞兹克亚洲艺术主席、策展人汪涛策划,将展出泰祥洲的六幅新作,其中包括三幅以青铜器为主题的《大道吉金图》系列、《璇玑——红虹藏良渚玉器图》,以及围绕青铜礼器与象征性器物创作的《鼎彝图》和《食人虎卣图》。这些作品结合泰祥洲对考古学、历史文献和艺术史的研究成果,在水墨绘画中呈现古代器物的视觉美学、文化象征与历史意义。策展人汪涛在策展工作中,始终关注中国古代艺术的国际传播与当代解读,将绘画作品与藏品的并置展示,让观者能够在真实器物与当代绘画之间感受跨时空的文化联系。

从“天象”到“金石缘”:泰祥洲的艺术演进

泰祥洲与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的合作已持续多年。2015年,该馆亚洲艺术部购藏了他的作品《天象2014.1》,成为博物馆自成立140年来首次收藏的在世亚洲艺术家的作品。这一作品后被收录于《芝加哥艺术博物馆馆藏绘画精品集》,由馆长詹姆斯·容度(James Rondeau)撰写,耶鲁大学出版。

2021年,他在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举办了“天道幽明”展览,该展览围绕宇宙学与天文学展开,以水墨画表现人类如何通过视觉经验理解现实与幻象之间的关系。在展览期间,他与汪涛、艺术史学者巫鸿(Wu Hung)及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研究专家展开对谈,讨论了青铜文化在当代艺术中的意义。

在对谈中,泰祥洲提到:“青铜器不仅仅是文物,它们承载着信仰、仪式和社会秩序。它们曾经是权力的象征,亦是人与天地沟通的媒介。如何让这些远古的器物重新进入当代文化,并且在视觉上建立新的纪念碑性,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。”巫鸿则指出,泰祥洲的创作在承袭中国传统艺术的同时,为博物馆空间赋予新的时间感,使青铜器的形象超越文物的历史性,进入艺术的当代性讨论。

研究与思辨:泰祥洲的艺术实践

泰祥洲的艺术作品不仅是绘画创作,更是一种文化研究。他的研究范围横跨考古学、艺术史、古代文献与书法,并以此为基础,构建出独特的艺术体系。其博士论文《仰观垂象》深入探讨中国早期山水画的宇宙观,并以天象学与制器理论建立了绘画、观念与仪式之间的联系。他在论文中提出,“制器尚象”这一观念不仅主导了青铜器与玉器的造型和功能,更深刻影响了中国绘画的结构方式。

泰祥洲长期研究青铜器铭文与图像系统的演变,探讨这些器物如何作为权力、宗教、礼制与宇宙观的媒介,并通过水墨绘画赋予其新的当代意义。他的代表性研究包括《从小臣兹卣的绘制试观青铜器图像与观念之演变》,该论文分析了青铜器纹饰的发展脉络,还探讨了其符号系统如何影响中国古代思想体系。

艺术如何承载千年文明

泰祥洲在其创作中始终在思考,在当代,艺术如何承载千年文明?并将其作品作为一种文化考古的实验,对这些器物文化意义进行再诠释。他在《璇玑——红虹藏良渚玉器图》中,以极细腻的笔触描绘玉器在琢磨之初的微妙神性,使绘画成为玉器精神的延续。青铜器作品则使饕餮纹、铭文等符号焕发出新的视觉力量。古代器物不再只是博物馆里的静态藏品,更是可以在当代文化语境下被重新理解的艺术表达。

展览信息

展览名称:金石缘 Affirmation of Stone and Metal

艺术家:泰祥洲

策展人:汪涛(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普瑞兹克亚洲艺术主席)、吴承姬 Seung Hee Oh (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中国艺术助理策展人)

展览地点:芝加哥艺术博物馆

开幕时间:2025年3月7日

展览周期:2025年3月4日-6月16日

展出作品(长图请向右横置手机观看)

3991c25b-db88-4a87-8336-2790107603bd

大道吉金图之一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藏青铜器
纸本水墨 60×600cm 泰祥洲 2024年作



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


Choose your Reaction!
Leave a Comment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